中華之哲學  

推薦分享

Share

資源連結

連結到原始資料 (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)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TUZ-010206008340
資料類型:
文字
著作者:
主題與關鍵字:
臺灣文藝叢誌
描述:
內文:序言欲將輕過三千年之中華哲學要旨。簡明述之。本非容易之事。若欲達其目的,非深詣歷史一科。則不能分其時代之特色。然欲使一般易了解之方法。姑將上古、中古、近世、三時代,分別而言之。上古者何。起自堯舜時代,迄于秦始皇。即西曆紀元前二百五十年之事。中古者何。即起自秦始皇。迄於唐末。即西曆紀元後。九百六十一年。近世即宋以後。至于現代。即起自西曆紀元後,九百六十三年也。上古之中華民族思想。己甚發達。迨諸子百家之學興。雖近複雜。然為學界最有興味之時代也,至中古之時。萬事漸歸秩序。而外國之交通。愈見頻繁,若以思想上言之。有印度佛教之輸入,本國道教之繁昌。對于儒教之剌激益甚。以三教對峙之現象。而惹起無限之興味。近世雖受佛道二教之剌激。而儒教已能別開一生面矣。古代哲學觀上古之哲學,最有興味者。其即末葉之春秋戰國時代也。如堯舜、禹湯、文武、周公、歷代諸聖賢之言行。備極尊崇,且受幾多之教訓。又得孔子總其大成。而儒教之基礎始稱鞏固,當春秋戰國時代。除孔子儒教而外。雖有諸子百家之崛起。然最有價值者。為道家之老子,墨家之墨子。法家之管子。名家之惠施鄧析等。及陰陽家之鄒衍鄒奭等出焉。孔子者儒家之開祖。祖述堯舜。憲章文武。集古來之思想,而作大成之人也,孔子之所說。千言萬語,皆歸於仁之一字。然所謂仁者云何。在儒家最為重大之問題也。要之。學者已有確當之講釋。蓋仁者,及慈愛之德。遠近內外。充實通徹。無所不至,天地有生生之德。天無不覆。地無不載。可知孔子以仁愛而存天意,以仁為已心。而用之以接物,孔子之一言一行。皆以仁德為本。此可信有協乎天心。即一舉一動實對天之信仰甚深。以為根柢,雖歷經多少磨折。更能鞏固其精神,因見天下之騷亂。不忍坐視生靈之塗炭,思有以救之。故周遊天下。欲展其抱負,後竟不得伸其志。即著書以垂教于後世。兼設教育以培養人材。故門下三千人,身通六藝者。七十二人。其能繼孔子之志者,即孔子之孫子思。及孟子。荀子等。夫子思能繼承孔子之思想。蓋未言明而喝破之。而述有天命之為性,率性之為道。修道之為教。主張天人合一,以誠為天道。且可為人道也。孟子者受子思之思想,主張天命之為性。荀子反之,謂人性本惡。其為善者人為之耳。孔子之仁。子思之誠,孟子之之性善論。荀子之性惡論。雖各有幾分之變化。總歸于儒教一致相通之點。以一身為天下國家之本,修已以治人之說。然其人格之完成與否。在當時已能影響于天下矣。道家以老子為鼻祖。亦現于中華一方面之思想大成家。法國之「拉克伯里」及「羅夫卓」等。以老子所抱之思想,與孔子全然相反。謂老子未必可為中華之思想家,然以老子之思想。比之孔子。誠可謂相反之事實矣。就世間的。現實的,及理想的等論之。相同者亦甚多。老子之意。第一、即以修巳治人為本。第二、全篇通說天下之經綸。第三、以王為域中四大之一,而重視君主。第四、尊聖人,第五、引用古語。尚古之點,則全與儒家相同。蓋存亂世之思想。一方有以救之。一方有以厭之,為當然之事。儒家及道家,有此、二大傾向。而代表楊朱之為我主義。或如莊子之尊無為自然。蓋與世間全然沒交涉之態度者也。雖然開祖老子,鼓吹無為自然者。實欲以救天下之亂耳,墨家開祖之墨子。所主張者,謂天者一視同仁。故人類不可無兼愛交利。愛己者則如愛他人。愛巳親者。如愛他人之親,無何等自他之別。謂之兼愛,即今所謂博愛也。如世人互相爭鬥。盜賊害人。諸侯相攻。皆因無兼愛之念也,故欲止騷亂。企社會之平和。謀生靈之幸福。非行兼愛不可。蓋墨子由社會學之見地。為萬民之幸福。而主張兼愛之說焉。法家以管仲為祖。經申不害、商鞅、而至韓非。其說始歸大成。彼等欲救亂世。以儒墨之仁愛,利底無實效。老子恬然無欲之教。亦不能行。譬如悍馬之御。非以轡策不可。欲治亂世之民,須治之以法。行之以賞罰。以率人民。而排儒墨之德治論。而主張法治論。要之。此說言天下國家之經綸者也。名家乃惠施、鄧析、公孫龍等。與布臘之詭辯論者頗類似之學派也,謂飛鳥之影不移。而瞬則新影出,欲射放之矢不往,而瞬間不止。一尺之棒。日取其半。而萬世不能盡等之說,其最有名者。白馬非馬論。堅白論,白馬非馬論者何。謂白馬之概念內包,及馬之概念內包。及有廣狹之差。而不一致。故白馬者。謂非馬矣,堅白論者何。玆有堅白石。握之于手。而知其堅。目見之而知白。故成堅白石之二種。試概念之分析。或知覺之分析。所謂弄論理的遊戲。與天下國家無何等之關係議論者。在先秦唯此名家之一派也。陰陽之二元。與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交措,宇宙之現象。或人間萬般之事件。受其支配。乃吾人日常之行為。置此法則之下,而生一種之議論。可謂一種迷信。殆與科學無何等之關係。此主張起於戰國中世。初甚盛行。至現代勿論中華民族。至我日本國氏之日常生活。亦大受其影響。譬如日之吉凶、人相、家相、方角、勿論以後如何創唱。其始皆豈于此派也。要之。在先秦前述之各派,並其所記者。各皆有特色,然各派共通之點。俱以天下國家經綸。出世間的。非現實的。道家亦以其開祖老子。尚不能忘天下國家,況志士人仁。尚忍坐視天下之亂乎。于此一節。是即中華民族之大特色也。即中華哲學家。所謂苟與人生。非有直接關係之議論者。則為不屑矣,亦如儒墨之說天。如老子之談玄,又說玄之道。非論理的遊戲之說。此可為吾人一生之根抵也。尹文子之大道下篇當稍及之。(未完)
出版者:
鄭汝南
日期:
出版品發行日期:大正9年10月15日
格式:
文字檔
來源:
臺灣文藝叢誌
語言:
中文
範圍:
臺灣文藝叢誌
管理權:
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

評分與驗證

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

star star star star star

推薦藏品

農業志
列傳七
生平紀要
初二日午下
軍備志
虞衡志